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二

九川问曰:“伊川说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处,门人已说是泄天机。先生‘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太甚否?”
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明耳,何故说泄?此是人人自有的,觉来甚不打紧一般。然与不用实功人说,亦甚轻忽可惜,彼此无益;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甚沛然得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九川问:“当程颐先生说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时,他的弟子都说他泄露了天机。先生的致良知的学说,是不是也泄露了过多的天机?”

先生说:“圣人早已把致良知的学说指示了世人,只是因为被后人隐匿了,我不过使它重新显露而已,何来泄露天机之说呢?良知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虽觉察到,也觉得无关紧要。因而,我向没有切实用功的人说致知,只可惜他们也不屑一顾,对彼此都没有什么收益;我同踏实用功却不得要领的人谈致知,讲解清晰,他们则感到受益匪浅。”

介绍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二》是明代文学家王阳明的一本经典著作。这本书记录了王阳明与门人陈九川等人的讨论和对话,主要涉及哲学、伦理、政治等议题。

在这本书中,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的理念,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具备良知,只需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就能实现自我完善。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强调知识与行动必须紧密结合,不能割裂开来。此外,王阳明还提出了“心即理”、“格物致知”等重要理论,对后世的儒学发展和思想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二》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是研究王阳明及其思想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