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六

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捍格,惟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着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直是难鏖,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九川问:“我反省自己的种种欲念顾虑,有时涉及邪心妄念,有时又想去治理天下大事,思考到深处时,也觉得津津有味,达到难分难舍的地步了,这种情况发觉得早还容易去掉,发觉晚了就难以除去,用心尽力加以克制,却觉得相互抵触、格格不入,只有掉转念头想点别的事,才能把这些忘掉。这样理清思路,似乎也无妨害。”

先生说:“何必如此,只要在致良知上下工夫就行了。”

九川说:“我所讲的正是还不知道良知时的情况。”

先生说:“我说的里面自有致良知的功夫,怎么会有不知道的这种现象呢?只是因为你的致良知功夫间断了,所以你的良知才会被蒙蔽。既然有间断,还接着原有的功夫继续下就是了,为何非要这样?”

九川说:“那几乎是一场恶战,虽然明白了,仍是不能去掉。”

先生说:“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勇气自然就有了。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如果很容易就能取胜,那就是大贤人了。”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其弟子和后学对其思想、言行及学术研究的记录与评论。其中,《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十六》是一篇关于王阳明学生陈九川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陈九川在学习《大学》时遇到的问题,并且得到了王阳明的帮助。文章详细描述了陈九川如何通过提问和思考来理解《大学》,以及他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过程,展现了王阳明教育方法的精髓: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十六》是一篇生动反映王阳明学生学习经历的文章,体现了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对弟子们的关心与指导。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大学》的学习过程,也反映了王阳明在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请注意:由于文本内容的限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