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友问功夫:“功夫欲得此知时时接续,一切应感处反觉照管不及,若去事上周旋,又觉不见了。如何则可?”
先生曰:“此只认良知未真,尚有内外之间。我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认得良知头脑是当,去朴实用功,自会透彻。到此便是内外两忘,又何心事不合一?”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十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有位学友问功夫:“做功夫时我想让这良知能时时接续而不间断,而在应付事物时则感到照管不过来,如果周旋于事又感觉良知不见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先生说:“这只是对良知的领悟还不够真切,仍有内外之分。我这个致良知的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能掌握良知的主宰处,并切实地用功,自然会体悟透彻。到时就能内外交融、物我两忘,又怎么会有心、事不合一呢?”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其弟子对其学说的记录和讨论。其中,《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十六》是一篇关于“心”的探讨。
在这一章节中,王阳明通过对话的方式,阐述了他的观点,并且引用了一些经典名句来支持他的论点。例如,“圣贤之言,未有不从吾学而悟得其意者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内心的觉醒是实现真理的关键。
在讨论过程中,王阳明还提到了“心”的概念,并且认为“心”不仅是心灵的活动,更是道德、智慧与精神生活的源泉。他进一步解释,“圣人之道,在于知行合一;而知之功夫,则在于诚意正心。”这句话强调了修养和实践的重要性。
总之,《传习录》中的《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