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先生曰:“‘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
先生说:“‘先天而天弗违’,说明天就是良知。‘后天而奉天时’,说明良知就是天。”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其弟子对其学说的理解和实践。其中,《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四十》是一篇关于“诚意”的论述。
在这一章中,王阳明讨论了如何培养真诚的心灵,并强调了通过内心反省来达到诚心的方法。他提到:“凡吾人之心,在乎求其光明正大者,则是已知之实有物事,而能见诸实事;不在乎求其昏暗卑陋者,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表明王阳明认为诚意的核心在于内心的真诚和对他人无害的态度。
在这一章中,他还提到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认为通过内心反省来达到诚心,就是实现知行合一的过程。他强调:“吾人之为学,在乎自求其本体;若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