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十二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只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圣人的良知一如青天白日,贤人的良知就像有浮云的天气,愚人的良知好比阴霾满天。虽然他们浑浊清明的程度有差别,但辨别黑白则是一致的。即便在昏黑的夜晚,也能隐约看出黑白,这说明太阳的光辉还没完全被遮蔽。在逆境中学功夫,也只是从这一点光明处去细致鉴察体会。”

介绍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四十二》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阳明先生)的文集之一。这部作品记录了王守仁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内容涉及哲学、伦理、政治等多个领域。其中,“门人黄省曾录”指的是由王守仁的弟子黄省曾整理的记录。

在《传习录·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四十二》中,我们能看到王守仁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个人的哲学思想。例如,王守仁强调“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知识与行动是不可分割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提出了“致良知”的理念,即人人都有良知,通过教育和个人修养可以达到道德上的完美。

王守仁的这部文集不仅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守仁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叙述技巧,将复杂的哲学理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文字,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其思想的精髓。同时,王守仁的作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歌赋等,使得这部作品既有哲学深度,也有文学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