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九溪十八涧

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李流芳《十八涧》诗:
己酉始至十八涧,与孟旸、无际同到徐村第一桥,饭于桥上。溪流淙然,山势回合,坐久不能去。予有诗云:“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奔雷与飞霰,耳目两奇绝。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无际亦有和余诗,忘之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岱的《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九溪十八涧》是一篇描写西湖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九溪十八涧》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作品。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史学家、戏曲理论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湖梦寻》作为张岱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西湖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其中《西湖南路·九溪十八涧》一文,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文章通过对九溪十八涧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更透露出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张岱详细地描述了九溪的地理位置、水流特点以及沿途的景色。“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这句话为整篇文章定下了基调。接着,他用“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来形容九溪的水道曲折蜿蜒,形象生动。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九溪的自然特色,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

文章还通过对九溪沿途景色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这些文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九溪的宁静与美丽,也传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然状态的向往和赞美。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张岱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

《西湖南路·九溪十八涧》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九溪十八涧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张岱用他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般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山水之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