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在山川坛后,宋乾德四年钱吴越王建,名南塔。治平十年,改梵天寺。元元统中毁,明永乐十五年重建。有石塔二、灵鳗井、金井。先是,四明阿育王寺有灵鳗井。武肃王迎阿育王舍利归梵天寺奉之,凿井南廊,灵鳗忽见,僧赞有记。东坡悴杭时,寺僧守诠住此。东坡过访,见其壁间诗有:“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履。
惟闻犬吠声,又入青萝去。”东坡援笔和之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履。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清远幽深,其气味自合。
苏轼《梵天寺题名》:
余十五年前,杖藜芒履,往来南北山。此间鱼鸟皆相识,况诸道人乎!再至惘然,皆晚生相对,但有怆恨。子瞻书。
元祐四年十月十七日,与曹晦之、晁子庄、徐得之、王元直、秦少章同来,时主僧皆出,庭户寂然,徙倚久之。东坡书。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梵天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西湖梦寻》是清代的一部小说,作者为晚清著名学者、诗人汪曾祺先生。这部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在杭州的游历和感悟,涵盖了西湖周边的各种景点。
“西湖外景·梵天寺”这一章节详细描述了位于杭州市区东南角的梵天寺及其周围的自然风光和社会人文景观。梵天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以其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文物藏品以及宁静的文化氛围而闻名遐迩。在作者笔下,梵天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也是一个融合着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地方。
这一章节通过描绘梵天寺的美丽景色和周边环境,展现了西湖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段描述文字,更是一种对杭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感受。在作者笔下,这些景点不仅仅是供人游览的对象,更是承载着历史故事、文化传统以及人们情感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