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园

幽居卜筑藕花间,半掩柴扉日日闲。
新竹移来宜作径,长松老去好成关。
绕堤尽是苍烟护,旁舍都将碧水环。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勺园”是南湖畔的一座园林,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而闻名。下面将深入探讨“勺园”。

  1. 历史背景:“勺园”得名于其地理位置和设计理念,位于海淀一带,因地处多水之地而得名“米园”,后因取意“淀之水滥觞一勺”而改名为“勺园”。该园林最早由明代米万钟在海淀建立,并经过多次扩建。

  2. 文人学士:清代学者冯登府是具有“勺园执念”的嘉兴人之一,他以翰林身份任福建将乐县知县,在任仅七十五天后,便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感情。此外,米万钟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和业余画家,他与职业画家吴彬交好,并与晚明著名文人董其昌齐名。

  3. 艺术成就:勺园的主人米万钟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擅长填词,是浙西词派重要的词家之一。他的诗文词方面都很有造诣,且著作甚丰,有文集、诗四卷、词四卷等二十余种作品。

  4. 文化情怀:勺园承载了嘉兴人的一段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怀,成为嘉兴人心中的一种执念。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地点或建筑,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5. 园林特色:勺园以其江南特色的园林艺术而著称,其设计受到了四川和江苏等地的影响,体现了主人对江南山水秀色的热爱和对园林艺术的追求。该园林多水,因此取名“勺园”,也寓意着水的灵动与丰富。

  6. 文化影响:勺园不仅见证了历史变迁,还影响了后世文人学士的思想和创作。例如,翁先生在淡出电影技术职业生涯后自建住宅,命名“莱溪居”,并安居于此直到2010年回归祖国,归藏北大。

“勺园”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园林,它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象征。对于喜爱历史文化的人来说,了解“勺园”不仅能增加对嘉兴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文化理解,还能深刻感受到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感知和情感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