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马湘兰

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
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马湘兰》是明代诗人王稚登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稚登高超的艺术技巧,还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逝去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王稚登,字伯谷,号玉遮山人,是明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后移居苏州,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艺术修养而闻名于世。他在吴门文坛上与文徵明并驾齐驱,是当时布衣诗人中的佼佼者。王稚登的作品多才多艺,既有词翰之席三十余年的杰出表现,亦有其他如散曲集、绘画志及文集等丰富创作。其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

  2.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
    不待心挑与目招,一生辜负可怜宵。
    祇堪罚作银河鹊,岁岁年年只驾桥。
  • 译文
    不需要心有所思或目有所望,你一生的遭遇令人感到遗憾。
    只能作为银河中的一只鹊鸟,每年岁岁年年都在桥梁上飞翔。
  1. 诗歌赏析
  • 《挽马湘兰》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悲伤。首句“不待心挑与目招”,表达了对某人生前未受重视、死后才被追忆的哀叹;次句“一生辜负可怜宵”,则是对生命短暂和人生无奈的感叹。第三句“祇堪罚作银河鹊”形象地描绘了死者在天界的孤独和辛酸,而“岁岁年年只驾桥”则反映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仿佛每年都在为他搭建一座通向天国的桥。
  • 该诗体现了王稚登对生命无常和美好消逝的敏感捕捉,以及对逝者深情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挽马湘兰》不仅是王稚登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充满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文献。这首诗通过对马湘兰的形象塑造和情感抒发,传达了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风雅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