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无佳石。董文简斋中一石,磊块正骨,窋咤数孔,疏爽明易,不作灵谲波诡,朱勔花石纲所遗,陆放翁家物也。文简竖之庭除,石后种剔牙松一株,辟咡负剑,与石意相得。文简轩其北,名“独石轩”,石之轩独之无异也。石篑先生读书其中,勒铭志之。大江以南花石纲遗石,以吴门徐清之家一石为石祖。石高丈五,朱勔移舟中,石盘沉太湖底,觅不得,遂不果行。后归乌程董氏,载至中流,船复覆。董氏破资募善入水者取之。先得其盘,诧异之,又溺水取石,石亦旋起。
时人比之延津剑焉。后数十年,遂为徐氏有。再传至清之,以三百金竖之。石连底高二丈许,变幻百出,无可名状。大约如吴无奇游黄山,见一怪石,辄瞋目叫曰:“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陶庵梦忆 · 卷二 · 花石纲遗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花石纲》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收录在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其中“遗石”指的是被遗忘或废弃的石头。
这本作品主要讲述了作者游历各地时所见的各种奇石和景观,并记录了他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故事。通过这些描绘,蒲松龄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花石纲》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花石纲遗石》一章中所提及的石头,虽然在现代可能不再被称作“遗石”,但它们依然承载着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与追求的精神。
请注意:由于《花石纲遗石》是清代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