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七 · 闰中秋

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丘故事,会各友于蕺山亭。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馀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馀人,能歌者百馀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轰饮,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长年以大桶担饭不继。命小傒岕竹、楚烟于山亭演剧十馀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虻声,四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夜半,白云冉冉起脚下,前山俱失,香炉、鹅鼻、天柱诸峰,仅露髻尖而已,米家山雪景仿佛见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庵梦忆》是清代文人张岱所著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在明末清初的生活经历和游历见闻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

《陶庵梦忆·卷七·闰中秋》是一篇描绘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文学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细腻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色彩的中秋之夜。文章主要围绕着“赏月”这一主题展开叙述,通过对月亮的不同形态和颜色变化的描述,展现了夜晚天空中的美丽景象。

在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绘月亮的变化:从初升到圆满再到残缺不全的过程,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场盛大的舞蹈。这种细腻入微的语言风格使得整个中秋之夜充满了诗意与浪漫气息,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此外,《闰中秋》还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和对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