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
气味
甘、、平、微寒、无毒。
主治
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曰:“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考潦水一词,《辞源》释其有积水之义。降注雨水和淫雨是指大而多的雨水。由此可见,潦水就是在大而多的雨水中所取的积水。关于潦水的出处,李时珍在该药发明项下转引金代医家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考此一段,是引自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卷五。可见潦水一药,在前人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水部 · 潦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本草纲目》是一部由明代李时珍编撰的药物学巨著,全书共16卷,收录了1892种药物及其属性、功效和使用方法。其中,“潦水”是“水部”的一种描述,指的是因雨水过多而形成的积水区域或低洼地带。
在《本草纲目》中,“潦水”通常被归类于湿性物质,并且因其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本草纲目》记载了“潦水”的一些特性,如其能促进腐生菌的繁殖、降低土壤肥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纲目》中的内容是基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经验总结,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生物学知识体系。因此,在研究时应结合当时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解与分析。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特定领域的深入探讨,建议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或者参考最新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