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花蕊石。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每服一钱,童便调服。
多年目翳。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茶汤送下。
脚缝出水。用好铅丹加花乳石粉涂敷脚缝。
本草纲目 · 石部 · 花乳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抱歉,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本草纲目·石部·花乳石”是《本草纲目》中的一类矿物药,属于“石部”中的“花乳石”。在古代医学和自然哲学中,“花乳石”通常被描述为一种含有乳汁的石头。这种石头可能被认为具有治疗某些疾病或提供某种能量/力量的效果。
然而,《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书中收录了大量植物、动物和其他矿物药的信息,并没有直接提到“花乳石”这一概念。因此,在《本草纲目》中,“花乳石”的具体含义和用途可能与现代理解有所不同。
由于缺乏关于”花乳石”的具体信息,《本草纲目·石部·花乳石》在传统医学文献中的应用和解释可能会因时代、地区和个人偏好吗变化。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