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草部 · 牡丹

释名
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
(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
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附方
牡丹的功用。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火,相火)。治伏火,许多人多用黄蘖;其实,牡丹更胜于黄蘖。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一本综合性中医药学著作。全书共五十二卷,分为16部、60类,载药1892种,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并增收各种名医名言方剂11096个。

“草部”是《本草纲目》中对植物进行分类的一个部分,收录了许多中草药材。在“草部”中,李时珍对每一种草药的形态、生长环境、用途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其中,对于牡丹的记载尤为详细,如牡丹的花期、花色、花形、花蕊等,都是李时珍亲自观察和研究的结果。

《牡丹》是《本草纲目·草部》中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药用价值等内容。文章中提到,牡丹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花朵大而艳丽,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古代,牡丹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常被用于宫廷装饰和园林景观。同时,牡丹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妇科疾病、风湿病等。

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牡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其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本草纲目》作为一部中医药学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相关研究资料,对于我们了解中医药文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