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果部 · 枳

释名
蜜止矩、蜜屈律、木蜜、木饧、木珊瑚、鸡距子、鸡爪子。木名白石木、交加枝。
气味
(实)甘、平、无毒。
主治
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止呕逆境,解酒毒。辟虫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果部·枳》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医学著作。该书共有五十二卷,分为十六部、十类。其中“果部”包括了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药效、采集方法及应用。关于枳,《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描述:

一、枳的起源与特性

  1. 起源:枳在古代文献中被记载为一种古老的果树,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它不仅是药用植物,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2. 生长环境:枳树适应性强,能在多种土壤环境中生长,但更偏爱肥沃、湿润的土壤。它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适当的水分,以促进果实的成熟。
  3. 果实特性:枳的果实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水果,颜色通常为橙黄色或橙色。它的果实味道甘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二、枳的药用价值

  1. 药用历史:《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枳的各种药用功效。它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嗽、消化不良等。
  2. 药效分析:枳的果实含有多种有益的活性成分,如柠檬酸、维生素C等,这些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3. 临床应用:在现代医学中,枳也被用作一种天然的抗炎和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品开发中。

三、枳的文化意义

  1. 文化象征:在中国,枳不仅作为一种食材和药用植物存在,它还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常被用来勉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断奋斗。
  2. 节日庆祝: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新鲜的枳叶制作食品,以此表达对健康和生活的热爱和祈愿。
  3. 民间传说:关于枳的故事和传说丰富多样,有的描述了它如何帮助英雄逃离困境,有的则讲述了它与某种神秘力量的联系,这些故事增强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情感联系。

通过这些详细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枳的基本属性和用途,也感受到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