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木部 · 松

释名
松膏、松肪、松胶、松香、沥青。
气味
松脂:苦、甘、温、无毒。
松节:苦、温、无毒。
松叶:苦、温、无毒。
松花:甘、温、无毒。
主治
关节酸疼。用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炼酥三升,搅稠。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一天服在次。服药期间,以面食为好。忌食血腥、生冷、酸物。百日病愈。
肝虚目泪。用炼过的松脂一斤、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频饮。
妇女白带。用松香五两、酒二升,煮干,捣烂,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风虫牙痛。把松脂在滚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
龋齿有孔。有棉裹松脂塞孔中。
久聋不听。用炼松脂三两,巴豆一两,和捣成丸,薄棉裹定塞耳中,一天二次。
一切肿毒。用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患处。
疥癣湿疮。有松香研为末,加轻粉少许,先以油涂疮上,再撒上药末。几次即见效。
阴事宜湿痒。用松香末卷入纸筒内,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令纸筒燃烧滴油,取油搽患处。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处洗净。
松节:
关节风痛。用松节(按:即松的茎干上的瘤状节)泡酒,每服一俣,一天服五、六次。
转筋挛急。用松节一两,锉细,加乳香一钱,慢火炒焦,出火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热木瓜酒调下。
风热牙痛。有油松节如枣大一块,切碎,加胡椒七个,浸热酒中,乘热再加飞过的白矾少许,即取以漱口,一、五次后见交。又方:用松节二两、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煎汤漱口,热漱冷吐。
反胃吐食。用松节煎酒细饮。
跌扑伤损。用松节煎酒服。
松叶:
预防瘟疫。有松叶切细,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时疫。
中风口邪。有箐松叶一斤,捣成汁,放酒中浸两宿,又在火旁取温一宿,初服半升,渐加至一升,以头面出汗为度。
关节风痛。用松叶捣汁一升,在酒在升中浸七日,每服一合。一天服三次。
脚气风疮。用松叶六十斤,锉细,加水四石,煮成五斗,和米五斗照常法酿酒。七日后,取酒饮,以醉为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松,一种常见的树木,在《本草纲目》的”木部”中被详细描述。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木材资源,还因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而受到重视。在古代中国医学文献中,《本草纲目》作为一部权威性的药物学著作,收录了大量关于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产物的信息。

松树是常绿乔木,以其坚硬的木质和耐久性著称,在建筑、家具制作以及造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松树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树脂(如松脂)在传统医学中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并且松子也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物来源。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其中关于松的描述和应用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然而,请注意,《本草纲目》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是一份详细的药物学参考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