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兽部 · 獐

气味
肉:甘,温,无毒。骨:甘,微温,无毒。
主治
肉:补益五脏。髓脑:益气力,悦泽人面。治虚风。骨:虚损泄精。益精髓,悦颜色。酿酒,有补下之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兽部·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著作,由明代李时珍所著。该书分为动物、昆虫、草木等多部,其中“兽部”专门记载了野生动物的种类和药用价值。獐作为其中之一,在书中有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集方法以及药用功效等。

獐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狐猴科。它们通常栖息于森林地带,以树叶、果实和嫩枝为食。獐的体型较小,体长约40-50厘米,毛色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背部略隆起,腹部较为平坦。獐的耳朵较长且直立,四肢细长,尾巴相对较短。

在《本草纲目·兽部·獐》中,李时珍对獐的生长环境和习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獐喜欢栖息在山区森林里,善于跳跃奔跑,行动敏捷。此外,他还介绍了獐的采收方法和加工方式,如选择健康成熟的个体进行采摘,然后将其宰杀、剥皮、去毛和内脏,最后晒干保存。

关于獐的药用价值,李时珍认为獐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补益肝肾、强身健体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獐肉甘温无毒,主益气力,令人肥健。”同时,獐皮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等症状。

《本草纲目·兽部·獐》是一本关于野生动物的书籍,它不仅记录了獐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还详细介绍了獐的采集方法、加工和药用价值。这本书对于研究古代医学、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今天研究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宝贵资料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