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似银钩,弯弯挂客愁。
相思万里外,薄暮倚层楼。
见新月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见新月感怀》是明朝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背景: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明朝大臣,曾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在明英宗被俘及土木之变期间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勇气,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后来被诬陷并杀害,但他的忠诚与正直精神仍然受到后人的敬仰。
作品原文与翻译:《见新月感怀》是一首简洁而含蓄的诗歌,全文如下:
- 新月似银钩,弯弯挂客愁。
- 相思万里外,薄暮倚层楼。
- 这首诗通过新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相思之情。新月如银色的钩,挂在天空中,象征着遥远和牵挂。诗人抬头仰望,心中的思乡之情如同这弯弯的新月一般,悬挂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寂寞。最后一句“薄暮倚层楼”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黄昏时分,依靠高楼栏杆,沉浸在深深的相思之中的情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族入侵的威胁,而诗人本人也经历了从政到被误解再到牺牲的重重磨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月亮这一意象抒发自己的感情,既有对外来的警觉,也有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名家点评与赏析鉴赏:于谦的这首《见新月感怀》被认为是其诗词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风格,还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于谦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见新月感怀》不仅是于谦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于谦的艺术成就,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生活、政治以及人性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