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悲阁

日照绀园秋,登临阁上头。
云随飞鸟没,天入大江流。
华盖瞻双阁,金沙见十洲。
龙王宫里月,夜夜白莲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大悲阁》是明代高叔嗣的一首七言律诗,以描绘登临大悲阁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沉情感为主题。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高叔嗣精湛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登大悲阁》是高叔嗣以山水为题材,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情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关山千馀里,平分南与北”一句,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绘,引出了诗人对于广阔空间的思考和感受。同时,“欲缓故园思,聊凭最高阁”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时的孤独感以及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内心世界。

《登大悲阁》作为高叔嗣的重要作品,其艺术成就不容忽视。首先,这首诗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如“青山地北横,白日天南落”等句子,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具体。其次,诗中不仅描绘了大悲阁的壮丽,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既有外在景物的美,又有内心的情感流露。再次,该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最后又回到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

《登大悲阁》不仅是明代高叔嗣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如何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