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八月鲤鱼风,兴在烟波浩荡中。
雨露自天通百粤,山川何处是南雄。
晚凉歇马榕阴绿,朝日行盘荔子红。
袖有相如封禅稿,会须献纳未央宫。
送褚二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褚二令》是元末明初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胡奎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从诗歌内容来看,“大江八月鲤鱼风,兴在烟波浩荡中。雨露自天通百粤,山川何处是南雄。”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象和广阔的地理空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晚凉歇马榕阴绿,朝日行盘荔子红。”展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同时也隐喻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中的“袖有相如封禅稿,会须献纳未央宫。”则揭示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使命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意愿。这种强烈的政治意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送褚二令》也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文化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生活和思想变迁。同时,它也为后世提供了了解元代文化的独特视角和丰富内容。
《送褚二令》不仅是一首艺术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元末明初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