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句

倚杖看松残雪后,荷锄移竹小春前。
较多白发浑闲事,得住青山又一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遣句》是明末清初诗人如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残雪之后倚杖看松,以及小春前荷锄移竹的生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和自然美景的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如晓,明僧,浙江萧山人,字萍踪。幼时不知书,年二十余时逃至他乡。
  1. 诗歌原文
    倚杖看松残雪后,荷锄移竹小春前。
    较多白发浑闲事,得住青山又一年。

  2. 艺术手法

  • 使用意象表达情感,如“倚杖看松”和“荷锄移竹”分别传达了孤独与勤劳的生活态度。
  • 运用对比手法,如“较多白发”与“住青山”,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 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1. 主题思想
  • 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
  • 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1. 文学价值
  • 作为诗歌,《遣句》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 作为文学作品,它在表现手法、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 读者体验
  • 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人生的真谛。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 诗歌的情感表达,如《遣句》中对岁月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 诗中的意象选择,如“倚杖看松”和“荷锄移竹”,这些意象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 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富有节奏感的排比句。
  • 诗歌的文化背景,如《诗经》中的赋比兴等写作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遣句》不仅是一首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了解和鉴赏《遣句》都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心灵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