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季昭 其五

别日情多会日稀,嫩凉昨夜入秋衣。
除书远近须相报,好付霜前白雁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云季昭》是元末明初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胡奎对友情、岁月和离别的深邃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胡奎,字虚白,号斗南老人,生于元末明初的浙江海宁。他以儒生身份入仕,官至宁王府教授。他的文学成就在明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著有《斗南老人集》。

  2. 诗歌原文:别日情多会日稀,嫩凉昨夜入秋衣。除书远近须相报,好付霜前白雁归。

  3. 作品赏析:胡奎的《送云季昭》以其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诗中“别日情多会日稀”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珍贵和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感慨。“嫩凉昨夜入秋衣”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季节变换带给人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如何影响人的日常生活。最后两句“除书远近须相报,好付霜前白雁归”富含深意,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也暗含了对远方朋友的牵挂。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望和祝福。

  4. 创作背景:《送云季昭》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乱频繁,文人的生活多有波折。胡奎作为一位官员和学者,其创作往往与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紧密相关。这首诗可能就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感触发下,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希冀。

  5. 艺术特色:胡奎的诗歌风格质朴无华,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在这首《送云季昭》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自己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此外,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四言古诗形式,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6. 文化价值: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胡奎的《送云季昭》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还体现了他们在面对生活变故时的心态和情感。这首诗对于研究元末明初的社会文化背景、文人的思想情感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胡奎的《送云季昭》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承载的情感和思想而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首诗是对友情深切的礼赞,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