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为潘簿作

落日楼台紫翠间,道人采药不知还。
使君莫动归田兴,山上于今更有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山水为潘簿作》是明代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及诗歌背景
  • 胡奎(约1474年—1542年),字孟恭,号养庵,又号养默居士,明代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 这首诗写于明朝中叶,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据诗中的意境推测,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居住于某地时有感而发所作。诗中提到的“落日楼台紫翠间”,可能描绘了一处风景秀丽之地,而诗中“道人采药不知还”一句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意趣。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题山水为潘簿作》全诗如下:
    落日楼台紫翠间
    落日余晖映照着楼台与山翠之间的景色,这里的“楼台”可能指的是某个文人雅士的居所,而“紫翠间”则形容了周围环境的幽深与美丽。
    道人采药不知还
    一位道人正在山上采摘草药,却似乎忘记了下山回家的时间。这里的“道人”可能是指隐居山林的修行者,“采药”则反映了他们修炼生活的一部分。
    使君莫动归田兴
    劝诫那些尚未归隐的官员不要因思乡之情而动了回归田园的念头。这里的“使君”指代当地的官员,而“归田兴”则表达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山上于今更有山
    如今山上的风景更加秀美,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更迭。
  • 这首诗的翻译需要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同时确保译文流畅、通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表达:
  • 落日余晖映照着山间之景,道人独自上山采药却不知何时归来。
  • 劝诫那些还未归隐的官员不要因思乡而动心,山上的美景愈加迷人,如诗画般美丽。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题山水为潘簿作》中,“落日楼台”、“紫翠间”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例如,“紫翠间”不仅形容了周围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情感的表达: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述道士采药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于官场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的使用:诗中使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山下于今更有山”这一句子,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了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1. 诗歌的文化价值
  • 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题山水为潘簿作》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风貌,包括文人的生活态度、官场现状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镜像。
  • 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道德和精神追求的价值观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1. 现代意义与应用
  • 教育与启发:这首诗可以作为教育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素材。通过对诗句的学习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 艺术欣赏: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研究古典诗词不可多得的作品。它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研究对象,也是艺术家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题山水为潘簿作》不仅展现了胡奎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趣味。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