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开文运,春官选俊英。
时当王正月,岁贡鲁诸生。
辛苦三冬学,扶摇万里程。
怀才期大用,努力在兹行。
阊阖彤云晓,蓬莱快雪晴。
掖梧多集凤,宫柳早闻莺。
好寄龙河信,须题雁塔名。
子今游太学,师必见阳城。
良璞无三献,洪钟待一鸣。
相知如见问,烦道别来情。
送岁贡生酆叔宏
介绍
《送岁贡生酆叔宏》是元末明初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期待和对科举制度下文人命运的关注。
胡奎(1326年—1395年),字虚白,号斗南老人,元末明初浙江海宁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其一生经历了元末战乱和社会变迁,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众多作品。在胡奎的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流动和文化传承的关键机制。《送岁贡生酆叔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产生的,它不仅是胡奎诗歌艺术的体现,更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精神世界的写照。
诗中“圣代开文运”一句,不仅表明了当时社会文化繁荣、重视文学发展的背景,而且也反映了胡奎本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描绘,表达了对年轻学子们的期望:“春官选俊英”意味着春天是选拔英才的季节,而“岁贡鲁诸生”则特指那些应考进入国家学校学习的青年才俊。
诗中的“辛苦三冬学”,展现了科举考试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广大考生为梦想所付出的努力。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古代学子对知识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学问的重视和尊重。同时,诗人通过“扶摇万里程”,比喻这些年轻人将借助科举的力量,飞黄腾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抱负。
诗中“良璞无三献”,“良璞”指的是美好但未经雕琢的璞玉,“三献”则是多次进献的意思。这句话可能寓意着虽然人才如璞玉一般珍贵,但只有经过充分的磨砺和考验,才能显露光芒,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而“洪钟待一鸣”则是说像洪钟一样的声音需要等到适当的时机才会发出,暗示着真正的成就和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证明。
在这首诗中,胡奎还表达了对年轻学子们的鼓励和支持:“好寄龙河信,须题雁塔名。”这不仅是对学子们的一种期望,也是一种对他们未来成就的肯定。诗的最后一句“子今游太学,师必见阳城”,更是一种激励,希望这些年轻的学生能够继续勤学苦练,将来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送岁贡生酆叔宏》不仅仅是一首诗作,它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理想、挑战与奋斗。胡奎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文学的执着、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