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龙潭道中

霓旌荡烟霭,星驾转岧峣。
水落龙潭浅,山连雉堞遥。
林昏犹辨月,江冷不闻潮。
渐觉钟陵近,凄凉忆六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发龙潭道中》是清代朱彝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诗篇开头:“晓发白龙潭,移舟绿杨岸。” 描述了清晨从白龙潭出发,舟行至岸边的情景。这里的“移舟”意味着诗人的出行方式,而“绿杨岸”则描绘了岸边杨柳依依的景象。
  • 中段诗句:“篙师暗中语,行客水边饭。” 描写了在船上与船夫的对话以及在河边用餐的场景。这里的“篙师”指的是撑船的人,而“暗语”则传达了一种神秘或紧张的气氛。
  • 结尾部分:“鸡鸣潮始来,月落天未旦。” 表达了随着鸡鸣潮水开始上涨,月亮逐渐落下天还未亮的情景。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
  • 尾声:“乘风万里外,击楫中流半。” 展现了诗人远行的豪情与内心的激荡。这里的“乘风万里外”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风破浪的壮阔画面,而“击楫中流”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晓发龙潭道中》以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晨曦初现、山水相接的画卷。从白龙潭的启程,到绿杨岸边的停留,再到鸡鸣潮起、月落天明,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从“篙师暗中语”到“临江起长叹”,诗人通过与船夫的对话及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 艺术特色:朱彝尊作为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他的诗词创作以清新脱俗、雅致俊逸著称。《晓发龙潭道中》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其精湛的艺术造诣。
  1. 文化背景与评价
  • 历史地位:《晓发龙潭道中》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五言古诗,它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递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 影响与启示:这首诗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都从中汲取了灵感。它的成功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多启示,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生活态度上,都能给予人们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晓发龙潭道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热情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