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旌荡烟霭,星驾转岧峣。
水落龙潭浅,山连雉堞遥。
林昏犹辨月,江冷不闻潮。
渐觉钟陵近,凄凉忆六朝。
【注释】
晓发龙潭:清晨出发。晓,早晨;发,出发;龙潭,地名;
霓旌荡烟霭,星驾转岧峣(yáo):指彩虹般的旌旗在烟雾中飘动,星星的车子在高高的山峰上盘旋。霓旌,彩虹般的旗帜。烟霭,云雾。星驾,星座车。岧峣(yáo),山势高峻。
水落龙潭浅,山连雉堞遥:水位下降,使龙潭变得较浅,山与城墙接连不断。
林昏犹辨月,江冷不闻潮:傍晚树林昏暗,仍能辨别月亮,江面寒冷,听不到潮汐的声音。
渐觉钟陵近,凄凉忆六朝:渐渐感到钟陵近在眼前,心中凄凉地回忆着过去的六朝。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春由湖南郴州赴桂阳赴任途中所作。诗人从晨起到暮宿,一路观览景色、体味时序。首联写晨曦初升,霞光四射,彩虹映天,车驾行进在烟霭迷漫的山路上;颔联写日薄西山,江水退尽,山连雉堞,远处轮廓朦胧;颈联写暮色苍茫,林木昏暗,仍可分辨出皎洁的月亮,江面寒气逼人,听不到潮声;尾联写日已西坠,钟陵近了。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的画卷。
“晓发龙潭道中”一句是全诗的总领句。“晓发”,即清晨出发。“道中”,是说诗人一路上行走的道路。这里既点出行途之早,也暗示路途之长、之难。“霓旌荡烟霭,星驾转岧峣。”这两句是描写旅途所见景物。“霓旌”是彩色的旗帜,比喻五彩缤纷的云气或雨后彩虹。“烟霭”是指云雾。“星驾”是说车驾行驶在高高的山上,如在星空之中。“岧峣”是形容山峰挺拔高峻的样子。“水落龙潭浅,山连雉堞遥。”这两句是写沿途所见之景。“龙潭”是说水流经的山间水池。“深潭”是说池水很深,“浅”则是说水退了,池水不再深了。“山连雉堞遥”,是说山与城相连延绵不断。“雉”通“只”,是一种古代的军号。“堞”是城上的矮墙。“雉堞遥”是说山与城相连延绵不断,远远望去,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是写沿途所见之景。
“林昏犹辨月,江冷不闻潮。”这两句也是写沿途所见之景。“林昏”是说树影模糊不清。“犹”是仍然的意思。“辨”是分辩、辨认的意思。“辨”是说辨认清楚。“月”是月亮。“不闻潮”是说没有听到潮水声。这两句是写沿途所见之景。诗人用笔细腻,把自然景物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渐觉钟陵近,凄凉忆六朝。”这两句是写沿途所见之景所引起的联想。“钟陵”是说临近的钟陵县。“六朝”是指南北朝时的南朝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这两句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诗人想到自己身处乱世之中,不禁产生了怀古伤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