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流不息,浮云无定踪。
人生有聚散,幻相本来空。
上人得真传,何别复何同。
飞锡沧洲上,言登第一峰。
得玉勿抵鹊,探珠必求龙。
定起有馀暇,题诗寄南鸿。
送澜典藏还天界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澜典藏还天界寺》是元末明初诗人胡奎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以及真谛寻求的深刻感悟。《送澜典藏还天界寺》是一首蕴含哲理与宗教色彩的古诗,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这首诗体现了佛教“空”的思想。在诗中,“大海流不息,浮云无定踪。人生有聚散,幻相本来空”描绘了一幅浩瀚而无常的自然景象,同时暗喻人生如同这变幻莫测的海与云。“何别复何同”则强调了世间万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反映出佛教中的“不二法门”,即任何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又因缘而散。这种观点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命哲学的一种探索。
从艺术角度来看,胡奎的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用词精准、意象生动、情感深沉,如“言登第一峰”、“得玉勿抵鹊”、“探珠必求龙”,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文学角度来看,《送澜典藏还天界寺》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的创作时间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元末明初的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胡奎作为一位元末明初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时代的声音和社会的变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追求。因此,研究这首诗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也能够窥见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
《送澜典藏还天界寺》不仅是一首反映佛教思想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艺术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爱好诗歌和哲学的人而言,这首诗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读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