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歌赠杨炼师

杨炼师,爱神仙,乃在碧海之东偏。
仙人魏伯阳,丹成上青天。
灵符玉文洞玄玄,炼师得之宝其传,凝神专气合自然。
前年在袁州,夏秋大旱不得雨,山泽草木生炎烟。
去年海若犯河伯,秋潮涨沙龟坼田。
今年魃也,肆恶如火烧平原。
万口嗷嗷不自活,命如一发千钧悬。
炼师不笑亦不言,仗剑一呼龙出渊。
手挽天河注长川,雷公电母相后先。
己巳及辛未,一岁祷一雨,遂令老稚饱饭歌丰年。
杨炼师,通神明,长身玉立方瞳青。
公田及私秋有成,功不自受归冥冥。
灵风吹旗海气鯹,醉骑黄鹤吹瑶笙。
请以海门山前龙眼千尺浪,和我一曲空歌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祷雨歌赠杨炼师》是明代诗人胡奎所作的一首古诗,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神仙道教的向往与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歌原文:“杨炼师,爱神仙,乃在碧海之东偏。仙人魏伯阳,丹成上青天。灵符玉文洞玄玄,炼师得之宝其传,凝神专气合自然。”
  • 诗歌翻译:这首诗描绘了炼师对仙道的热爱与追求,他居住在东海的东边,那里是仙人魏伯阳修炼的地方。炼师通过服用神奇的丹药,达到了飞升到天空的境界。他还得到了神秘的灵符和玉文,这些宝物帮助他掌握了道家的精髓。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对炼师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
  • 艺术手法:诗人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如“丹成上青天”、“凝神专气合自然”,这些表达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 象征意义:诗中的“丹”象征着仙家之物,而“云”则代表着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诗人通过对这两种元素的对比和结合,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1. 诗歌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文学兴盛。在这个时期,道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仙道有着浓厚的兴趣。
  • 个人经历:胡奎本人也有着深厚的道教信仰,他曾在诗中提到自己曾经在袁州等地求雨不得,旱情严重,因此对道士祈求雨水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感触。
  • 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促使文人对仙道产生兴趣。当时社会上普遍对自然变化充满敬畏,人们希望通过修道获得长生不老,因此对仙道的探索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祷雨歌赠杨炼师》不仅是一首描写仙道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的象征。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生命和宇宙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