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曲 其三

铜龙嘶寒漏声涩,夜半氍毹霜气入。
冻蜡凝膏不作花,地炉火暖麒麟泣。
酸风射入如箭急,燕律吹春竟何及。
平明起视三足乌,红盆刷羽冰花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寒夜曲 其三》是明朝胡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胡奎的《寒夜曲 其三》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诗中的“铜龙嘶寒漏声涩,夜半氍毹霜气入。冻蜡凝膏不作花,地炉火煖麒麟泣”描绘了一个静夜中的情景,铜龙的低吟伴随着窗外漏壶滴答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寂静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还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夜晚的深深体悟。此外,“酸风射入”则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刺骨寒风,进一步加深了诗中所表达的冷清和孤独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从思想内容上看,《寒夜曲 其三》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中提到的“总使春来益黯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叹和不舍。春天的到来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但诗人在这里用“益黯神”来形容这种希望,意味着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感到的心境反而变得更加黯淡,这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瞬间易逝的感慨。通过对春天与冬天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知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珍惜之情。

从文化价值上来讲,《寒夜曲 其三》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首诗也启发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坚持自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寒夜曲 其三》不仅是明朝文人胡奎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创作才华和艺术成就,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为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