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龙嘶寒漏声涩,夜半氍毹霜气入。
冻蜡凝膏不作花,地炉火暖麒麟泣。
酸风射入如箭急,燕律吹春竟何及。
平明起视三足乌,红盆刷羽冰花湿。

注释:

铜龙嘶寒漏声涩,夜半氍毹霜气入。

冻蜡凝膏不作花,地炉火暖麒麟泣。

酸风射入如箭急,燕律吹春竟何及。

平明起视三足乌,红盆刷羽冰花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铜龙吟》诗中的一部分。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的场景,通过铜龙、地炉、麒麟等元素,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幽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哀叹。

我们来看前两句:“铜龙嘶寒漏声涩,夜半氍毹霜气入。”这里的“铜龙”指的是铜制的音乐乐器,通常用于演奏音乐。而“寒漏声涩”则形象地描绘了冬夜中的寒冷气息和漏壶滴答的声音,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幽静而冷清。接着,“夜半”点明了时间,而“氍毹霜气入”则进一步描绘了冬夜的寒冷气氛,以及地毯上的霜花被吸入的情景,给人一种冷清、寂静的感觉。

我们看到第三句:“冻蜡凝膏不作花,地炉火暖麒麟泣。”这里的“冻蜡”是指蜡烛,而“凝膏”则是形容蜡烛融化后的状态。而“作花”则是一种比喻,表示蜡烛在融化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美丽的花朵,而是变得暗淡无光。而“地炉火暖麒麟泣”则描绘了一种温暖的景象,但同时却让人感到悲哀和孤独。这里用“麒麟泣”来形容地炉中的火焰,既表现了其温暖,又暗示了其中的凄凉和孤独感。

我们来到了第四句:“酸风射入如箭急,燕律吹春竟何及。”这里的“酸风”是指寒冷的北风,而“如箭急”则形容了它的速度之快。而“燕律吹春竟何及”则表达了春天即将到来,但寒冷的北风却阻挡了它的到来,使得人们无法享受春天的美好。这句话充满了无奈和悲凉的情感。

最后两句:“平明起视三足乌,红盆刷羽冰花湿。”这里的“平明”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而“三足乌”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而“红盆刷羽冰花湿”则描绘了早晨起床后看到的景象,红色的盆子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霜花,给人一种冷清、寂寞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寒冷的冬夜场景,通过对铜龙、地炉、麒麟等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哀叹。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