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夜传柝,露脚月中飞。
羌笛卷叶吹,候雁向南归。
缸花泣红泪,染丝上寒机。
莎鸡且勿啼,妾制边人衣。
诗句释义
- 城头夜传柝,露脚月中飞:
- 城头夜传柝:指的是夜晚时分城墙上巡逻的士兵敲击更夫的木梆声。
- 露脚月中飞:形容月亮的光芒在夜间照射下,露水仿佛在月光中飞舞。
- 羌笛卷叶吹,候雁向南归:
- 羌笛卷叶吹:羌族的笛子被用于演奏歌曲或表达情感。卷叶可能意味着用笛子吹奏出轻柔而细腻的音色。
- 候雁向南归:描述大雁在迁徙时的景象,候雁通常在秋季南迁。
- 缸花泣红泪,染丝上寒机:
- 缸花泣红泪:使用红色染料染色花卉,使其看起来像是在哭泣。
- 染丝上寒机:在寒冷的季节里,将染色的丝线用于制作衣物。
- 莎鸡且勿啼,妾制边人衣:
- 莎鸡且勿啼:这里“莎鸡”可能是指一种鸟,但此处更可能是对某种乐器的比喻。
- 妾制边人衣:这里的“妾”,可能是诗人自指,表示自己亲手制作了边境士兵的衣物。
译文
- 八月:这是唐代十二月乐章中的第八个曲目。
- 城头夜传柝:晚上城墙上传来敲打梆子的声音。
- 露脚月中飞:露水像月中的流星一样闪烁。
- 羌笛卷叶吹:羌族的笛子在秋天吹奏,声音轻柔如叶。
- 候雁向南归:秋末,候鸟开始向南迁徙。
- 缸花泣红泪:用红色的植物染料染制的花朵仿佛在流泪。
- 染丝上寒机:在冷天,人们用染色的丝线织造衣物。
- 莎鸡且勿啼:不要让鸟儿因悲伤而鸣叫,我正在为士兵们缝制衣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类活动,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一个侧面。从“城头夜传柝”到“莎鸡且勿啼”,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边疆的宁静与生活的细节。特别是“染丝上寒机”,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