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怀古二首 其二

叔宝心肝实可嗟,刺闺遗法变骄奢。
艳歌玉树凭江总,琦阁珠帘贮丽华。
桃叶山前惊敌渡,胭脂井里避军哗。
不知都水高台畔,曾否回头悼故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秣陵怀古二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顾柄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性变化的深刻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顾柄,字叔宝,号东篱子,明朝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抒发壮志、咏史抒怀为主,尤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人物性格。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词原文
    叔宝心肝实可嗟,刺闺遗法变骄奢。
    艳歌玉树凭江总,琦阁珠帘贮丽华。
    桃叶山前惊敌渡,胭脂井里避军哗。
    不知都水高台畔,曾否回头悼故家。
  3. 诗词注释:《秣陵怀古二首 其二》是顾柄对明朝金陵(今南京)的一次怀旧之作,表达了他在看到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历史悲剧时所发出的感慨。诗中通过“叔宝心肝”暗指南唐后主李煜,用其亡国之痛来反衬自己对历史更深层次的反思。
  4. 写作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明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势日衰,文人常常借诗歌表达对时代变迁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秣陵怀古二首 其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对过去辉煌与现实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5. 艺术特色:顾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叔宝心肝”不仅指李煜,还暗示了历史上一些因奢侈而亡的国家或王朝。诗中还巧妙地使用了色彩鲜明的词汇,如“艳歌玉树”与“琦阁珠帘”,既形容了金陵城的繁华景象,也反映了其背后的奢华与空虚。
  6. 鉴赏分析: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批判。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繁荣与萧条,作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深切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顾柄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秣陵怀古二首 其二》不仅是明代顾柄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也给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启示和人生感悟。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这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