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永以唐张祜题惠山诗勒石重街小洞之闲与诸弟同赋

山屐逶迤萧寺西,一支藤杖漫相携。
涓涓泉响聆幽洞,细细莎深认故溪。
胜迹不随今古变,物情只觉去来迷。
昔贤留咏归何处,却喜新碑勒旧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谈思永以唐张祜题惠山诗勒石重街小洞之闲与诸弟同赋》是唐代诗人谈思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韵,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

首联“小洞幽窗映碧空,重街明月照青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月光透过幽暗的小洞口照射下来,照亮了碧空;而青松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挺拔和生机勃勃。

次联“清泉漱玉流声细,古道鸣钟响处通”,则进一步展现了小洞的静谧和幽深。这里的泉水如同玉石般清澈,流淌的声音也异常细腻。而古道上的钟声则似乎穿越了时空,传遍了整个山林。

第三联“高风自昔称英杰,长啸何须问朔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他们如同高山上的雄鹰一样,傲视群雄,不受世俗所累。而在面对困境时,他们也会发出激昂的长啸,以振奋人心。

末联“我辈岂堪比前贤,只应随月步云踪”则是对前联的回应和总结。虽然我们无法与历史上的英才相提并论,但我们仍然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像月亮一样自由地行走在云海之上。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它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