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秋次吴苕源宪副韵

早岁罢官守,归田抱幽独。
行行箬水滨,采采篱下菊。
桑麻日以长,桃李亦秾郁。
群贤挈高会,千古振遐躅。
眷兹南城南,绝胜曲水曲。
上有千树松,下有万竿竹。
梵宫出云端,澄湖枕山隩。
新构复爽垲,宾筵更雍肃。
业巳谢纷华,那复惊宠辱。
瓶罄复可酤,晷短继以烛。
清歌月在天,借榻云满屋。
疏钟隔树闻,海气开晴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申秋次吴苕源宪副韵》是明代诗人顾应祥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顾应祥,号箬溪,明浙江长兴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曾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饶州府推官。顾应祥因其博学和对知识的广泛兴趣而著称,不仅熟悉九流百家的著作,还是王守仁的弟子。
  1. 作品原文
    早岁罢官守,归田抱幽独。
    行行箬水滨,采采篱下菊。
    桑麻日以长,桃李亦秾郁。
    群贤挈高会,千古振遐躅。
    眷兹南城南,绝胜曲水曲。
    上有千树松,下有万竿竹。
    梵宫出云端,澄湖枕山隩。
    新构复爽垲,宾筵更雍肃。

  2. 诗歌解析

  • 内容主题:《戊申秋次吴苕源宪副韵》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文化气息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与文人活动的结合,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江南水乡生活图景。诗中的“早岁罢官守”表达了诗人早年因政治原因离开官场后的生活状态,“归田抱幽独”则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艺术手法:此诗的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凝练和概括。例如,“行行箬水滨,采采篱下菊”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景。整首诗的结构清晰,由浅入深,逐渐展开,最终达到情感的高潮。
  1. 历史背景
  • 顾应祥的生活和创作时期正处于明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相对保守的时期。顾应祥的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传统礼教的尊重和继承。
  • 《戊申秋次吴苕源宪副韵》的创作背景中,顾应祥可能经历了官场的挫折或变动,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1. 文化意义
  • 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人思想、生活方式和哲学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感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戊申秋次吴苕源宪副韵》是顾应祥在其一生中创作的一首重要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世界,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