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舜卿祖父母挽诗

极目襄垣道,萧萧落叶秋。
人犹避骢马,梦已隔丹丘。
比穴看明镜,同归想玉楼。
馀芳知未歇,孙子在瀛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舜卿祖父母挽诗》

顾清的《刘舜卿祖父母挽诗》,是明代诗人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让我对古人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诗歌中的“极目襄垣道,萧萧落叶秋”,让我感受到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消逝,而诗人的目光则投向了远方,似乎在寻找那些已逝的生命的痕迹。这种对比,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是“人犹避骢马,梦已隔丹丘。”这句话,更是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生死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诗人似乎在说,尽管我们努力逃避死亡,但生命仍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它的终点。这种生死的感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诗人并没有因此失去希望。“比穴看明镜,同归想玉楼。”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他希望在另一个空间,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

“馀芳知未歇,孙子在瀛洲。”这一句,更是让我深感生命的传承和延续。诗人希望自己的余芳能持续下去,子孙后代能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他们的位置。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是我深受感动的地方。

《刘舜卿祖父母挽诗》以其深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让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珍惜生命,追求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