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东安 其二

万木山园小县城,居民十载不闻兵。
春风南亩耕锄力,夜月千门机轴声。
潦倒自怜新白发,疮痍谁念此苍生。
倦来一觉梅花梦,仿佛重登海上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按东安·其二》是明代诗人顾福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顾福,明代诗人,其诗词作品多有收录于“每日诗词”等网站。
  • 他的创作风格受到李白、屈原的遗风影响,且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但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等著作,可见他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按东安·其二》全文为:“匡庐九叠屏,分得一峰青。地削芙蓉瓣,天悬瀑布瓴。千山连彩翠,半壁障空冥。一片城西影,风吹落县庭。”
  • 诗句翻译为:“匡庐九叠屏,分得一峰青。地削芙蓉瓣,天悬瀑布瓴。千山连彩翠,半壁障空冥。一片城西影,风吹落县庭。”
  • 注解说明:诗中描绘了东安县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征,如“匡庐九叠屏”指庐山的九个层次,“地削芙蓉瓣”形容山峦如芙蓉花瓣般娇美,而“天悬瀑布瓴”则指瀑布高悬,如琉璃瓦一般。
  • 整体而言,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展现了东安县壮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诗的赏析
  • 《按东安·其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 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匡庐九叠屏”、“千山连彩翠”,都是对东安自然美景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所描述的环境中。
  • 从文化角度来看,顾福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诗的历史价值
  • 《按东安·其二》作为明末清初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心态,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当时文人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艺术和思想深度也为其在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1. 诗的社会影响
  • 《按东安·其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
  • 它对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提升当地知名度以及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同时,这首诗也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这首诗的影响,从而在风格和思想上有所借鉴和发展。

《按东安·其二》作为明代顾福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古代文学、地理、历史以及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