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轩

呼龙耕白云,开畦种瑶草。
一犁春雨足,万顷晴苗好。
伊人静者徒,中岁颇好道。
神仙遗服食,采掇事烹捣。
色如青精饭,大比安期枣。
食之生羽翰,后天而终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耕云轩》是一部由明朝释妙声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通过描绘一幅耕云轩中的田园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道法以及仙人遗事的向往与追寻。下面将详细介绍《耕云轩》:

  1. 作者简介:释妙声是明朝时期的一位高僧,其生平事迹不详。然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不仅精通佛学,而且对道教也有深刻的理解和实践。这种宗教背景可能在他的作品《耕云轩》中得到了体现。
  2. 作品原文及注释:根据现有资料,《耕云轩》的原文已不可见,但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翻译和注释,方便读者理解和赏析。
  3. 作品赏析:《耕云轩》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简单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道家以及修仙之道的理解与追求。通过对白云耕耘、瑶草种植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以及超脱尘世的修行境界。
  4. 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创作时间尚不明确,但可以推测《耕云轩》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背景和个人境遇密切相关。作为一位高僧,释妙声的生活经历可能让他在面对纷扰世俗时更加向往一种超然物外的修行生活,从而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憧憬。

《耕云轩》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意蕴和艺术魅力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高度重视。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并理解这样一部作品,不仅能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滋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