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觉原宜晚轩

青山多故情,慰我齿发莫。
爱此泉上轩,深谐静中趣。
孤云赴远壑,落日在高树。
牛羊下来尽,鸟雀归飞屡。
境胜欣有得,形忘澹无虑。
消摇步前楹,旷望一延伫。
怀哉未归客,微径草多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心觉原宜晚轩》是明代诗人释妙声创作的一首诗

释妙声,字九皋,是一位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僧人,他的作品多体现了禅宗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感悟。《心觉原宜晚轩》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句“青山多故情,慰我齿发莫”便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青山与故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背景。接着的诗句中,“爱此泉上轩,深谐静中趣”,通过描写泉水之上的轩窗和静谧的环境中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这种表达方式既简练又富有诗意,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艺术风貌。

诗中蕴含的禅意也是其一大特色。例如“孤云赴远壑,落日在高树”这两句,运用自然景物描绘出一幅远离尘世喧嚣的画面,孤云和落日的意象给人以空灵之感,同时也象征着超脱和宁静的心态。这种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禅意美学。

从思想深度来看,《心觉原宜晚轩》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山水诗作,它还蕴含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理解。例如“境胜欣有得,形忘澹无虑”,这里的“境胜”指的是美好的境界或环境,而“形忘澹无虑”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它鼓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心觉原宜晚轩》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文化交融为诗人们的创造力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释妙声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研究《心觉原宜晚轩》不仅是对其诗歌艺术的赏析,也是对当时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的一种探讨。

《心觉原宜晚轩》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更是蕴含着深刻哲理和禅宗思想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心灵自由的价值观。对于喜欢古典诗词和禅宗文化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值得深入品味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