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高阁古城隈,远客登临宿雾开。
诸帝园陵俱寂寞,三韩魂魄尚归来。
西山云气空中度,东海潮音地底回。
闻说关河有戎马,故园南望思悲哉。
登悯忠阁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悯忠阁作》是元末明初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探讨这首诗之前,了解它的作者背景及其时代环境至关重要。袁凯(1324年—1384年),字景文,号海叟,松江府华亭人。他性诙谐,博学有才辩,洪武初年曾授御史之职。然而,因直言进谏而被卷入政治风波中,最终以辞官归隐的方式结束其仕途生涯。袁凯的《白燕》一诗广为人知,显示了他在诗歌领域的卓越才华,人们亦称他为“袁白燕”。此外,他的《海叟集》记录了许多关于他个人生活及思想的作品,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政治态度。
《登悯忠阁作》作为袁凯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此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正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诗人站在悯忠阁上,远眺周围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思考。诗中的“诸帝园陵俱寂寞,三韩魂魄尚归来”表达了对古代帝王陵墓荒芜的感慨以及对亡国之魂依然存在的忧虑。而“西山云气空中度,东海潮音地底回”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暗示了国事家事交织的复杂局势。
《登悯忠阁作》不仅是袁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矛盾和文化碰撞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元末明初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