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吟 其二

溪南有奇山,不见二十日。
今朝云忽去,天高数峰出。
东风晚生寒,细雨又复密。
坐观微雾升,化作白练羃。
侧想岩居人,林卧头不栉。
崖滑径且暗,何由采芝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雨吟·其二》是明朝释宗泐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细雨的景象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宗泐,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

  2. 诗歌原文
    溪南有奇山,不见二十日。今朝云忽去,天高数峰出。东风晚生寒,细雨又复密。坐观微雾升,化作白练羃。侧想岩居人,林卧头不栉。崖滑径且暗,何由采芝术。

  3.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雨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诗中“溪南有奇山”一句,点明了诗人观察的自然景观。“今朝云忽去,天高数峰出。”展现了雨后天晴,山峰清晰可见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东风晚生寒,细雨又复密。”描述了春风带来的寒意与细雨交织的景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最后一句“何由采芝术”可能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与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雨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春雨吟·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也是一首蕴含哲理与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