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涧独行忆相空

今旦风日好,独寻西涧行。
丛梅未尽拆,幽兰已复生。
树头暖光泛,石罅新泉鸣。
遇境意自适,思与良友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涧独行忆相空》是明代释宗泐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在风和日丽的早晨独自行走于西涧时的喜悦与自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宗泐(1524年—1603年),字心远,号西涧,明末僧人,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有成就的佛教学者,擅长诗文,尤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禅宗思想的领悟。
  1. 作品原文
  • 今旦风日好,独寻西涧行。丛梅未尽拆,幽兰已复生。树头暖光泛,石罅新泉鸣。遇境意自适,思与良友并。
  1. 诗意解析
  • 今旦风日好,独寻西涧行。 诗人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美好场景,阳光明媚,天气宜人,于是决定单独前往西涧寻找心灵的慰藉。
  • 丛梅未尽拆,幽兰已复生。 描述了西涧中梅树和兰花的生长状态,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
  • 树头暖光泛,石罅新泉鸣。 通过光影和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诗人行走在西涧中的感官体验,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 遇境意自适,思与良友并。 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期待与好友共度美好时光。

《西涧独行忆相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感受和人生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通过文学来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