斸黄独

雨歇林气凉,草没涧西路。
荷锄入深幽,石边欣一遇。
长歌对白云,清风满山树。
向来垂涕人,遥遥千载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斸黄独》是元末明初诗人释宗泐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雨歇林气凉,草没涧西路的宁静景致之中,展现了诗人在深幽之处偶遇古石的情景,并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怀念和仰慕之情。以下将介绍该诗:

  1. 作者简介:释宗泐,字季潭,后随养父姓周,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他自幼出家,二十岁时至杭州净慈寺剃度,成为僧人。在元末时期,他出主中天竺万寿永祚寺,洪武年间应召称旨,并曾住持天界寺、蒋山太平兴国寺等重要佛教寺院。同时,他也致力于佛学研究,注释过《心经》、《金刚经》、《楞伽经》等重要经典著作。

  2. 作品原文:《斸黄独》的原文如下:
    雨歇林气凉,草没涧西路。
    荷锄入深幽,石边欣一遇。
    长歌对白云,清风满山树。
    向来垂涕人,遥遥千载慕。

  3. 作品赏析:《斸黄独》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怀念。诗中的“雨歇林气凉,草没涧西路”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而接下来的“荷锄入深幽,石边欣一遇。”则透露出诗人深入自然之中,寻找灵感的情景。“长歌对白云,清风满山树”则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在自然中放声高歌的自由状态。“向来垂涕人,遥遥千载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深深的敬意和追忆之情,体现了他对前贤的无限敬仰和对历史传承的珍视。整首诗歌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传递了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4.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洪武年间,当时释宗泐已经是一位有成就的僧人,他的作品多涉猎佛教经典与自然景观。释宗泐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以及深厚的佛教修养,同时也反映出元末明初社会背景下,文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思考。

《斸黄独》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释宗泐生平及元末明初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通过这首作品,人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宗教氛围与文人情怀,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深深的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