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相逢又别离,好怀开处不多时。
江头柳树春风里,怪底千丝与万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白首相逢又别离,好怀开处不多时。
江头柳树春风里,怪底千丝与万丝。
《送人归南昌》是元末明初僧人释宗泐创作的诗歌。在探讨《送人归南昌》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作者介绍:释宗泐(约1318年—1391年),字季潭,号全室,俗姓陈,后随养父姓周,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他是一位佛教僧人,在杭州净慈寺出家,后随养父姓周,并随养父姓陈。释宗泐在年轻时就出家了,并在20岁左右剃度成为僧侣。他在元末出主中天竺万寿永祚寺,洪武四年应召称旨,住天界寺,五年于蒋山太平兴国寺受命升座说法。
诗歌内容:诗中写道:“白首相逢又别离,好怀开处不多时。江头柳树春风里,怪底千丝与万丝。”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感伤,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和感慨。
文学价值:作为释宗泐的作品,《送人归南昌》体现了他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送人归南昌》不仅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而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季节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送人归南昌》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抒情诗,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释宗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元明时期中国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