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君水轩西,恨杀前村树。
日暮溪雨来,扁舟在何处。
梅花庄水轩望清远不至
介绍
《梅花庄水轩望清远不至》是明代僧人释宗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同时也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释宗泐(约1318—1391年),元末明初僧人,俗家姓陈,临海人。他自幼出家,于十四岁时正式剃度为僧,二十岁时到达杭州净慈寺。在元末动乱之际,释宗泐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当时许多僧侣的道路,即继续修行,直至洪武四年应召入朝说法,并在洪武五年升座于蒋山太平兴国寺。此外,他也精通佛学经典,并参与翻译佛经的工作,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诗歌原文:《梅花庄水轩望清远不至》全文如下:
望君水轩西,恨杀前村树。
日暮溪雨来,扁舟在何处。作品风格:此诗属于七言绝句,其简洁凝练的风格和鲜明的画面感使其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诗中运用了“恨杀”、“日暮”、“扁舟”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深邃的空间感。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
情感表达:通过描绘诗人望见的水轩西侧的景色,以及日暮时分的细雨和迷茫的扁舟,诗人传达出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和深深的遗憾。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间的普遍意义。
哲学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引发了关于人生、宇宙和存在本质的思考。例如,“日暮溪雨来,扁舟在何处?”这样的诗句不仅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也在无声中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宇宙广阔性的深刻领悟。
文学价值:作为释宗泐的代表作品之一,《梅花庄水轩望清远不至》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古典诗词形式的掌握和运用,更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影响传承:此诗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当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后人广泛传诵和研究,成为了研究释宗泐及其时代社会的重要文献。同时,它也激发了后来许多诗人的创作灵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
《梅花庄水轩望清远不至》是释宗泐以七言绝句形式所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对其内容、背景及意义的解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价值所在。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视角,它都是值得细细品读和深入研究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