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谩兴

雪峰西面是羌浑,天设奇关限土门。
出塞已闻收部落,乘槎亦欲问河源。
霰铺青草乌云合,风卷黄沙白昼昏。
圣代安边有良策,只今遗孽自星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河湟谩兴》是明代诗人释宗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雪峰西面羌浑的壮丽景象以及边塞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
  • 雪峰西面是羌浑:描述了雪山之巅的景象,雪峰巍峨,羌与浑两族在此交汇。
  • 天设奇关限土门:暗示着自然与地理环境的独特构造,形成了天然的边防门户。
  • 出塞已闻收部落:表明边防将士已成功平息叛乱,恢复边疆秩序。
  • 乘槎亦欲问河源:反映了古人对河流源头的好奇心,同时也暗喻了探索未知的渴望。
  • 霰铺青草乌云合,风卷黄沙白昼昏: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特有的天气变化及荒凉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
  • 圣代安边有良策:赞颂了朝廷采取的有效策略,使国家边疆安定。
  • 只今遗孽自星奔:表达了作者对遗留下来的祸患深感忧虑,担心其再次引发动荡。
  1. 艺术特点
  • 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诗中使用了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深邃、复杂的情感世界,使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 意象丰富,画面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和对边塞生活的真切反映,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艰苦的环境之中。
  • 情感真挚,引人入胜: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深沉,引人深思,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河湟谩兴》不仅是一首表达边塞风情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强烈爱国情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体认和崇高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