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界河

客路逢秋杪,中原曙色分。
无情原上草,不断岭头云。
醉月怀梁苑,观风过汝坟。
楚天看渐远,何处问湘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发界河》是明朝诗人苏浚的作品。该诗以客路逢秋杪为引子,展现了中原曙色与原上草的无尽哀愁。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苏浚,字君禹,晋江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曾历任礼部员外郎、浙江提学佥事等职,并有集三馀之称。
  2. 诗歌原文: 客路逢秋杪,中原曙色分。 无情原上草,不断岭头云。 醉月怀梁苑,观风过汝坟。 楚天看渐远,何处问湘君。
  3. 诗歌赏析
  • 自然意象:在《晓发界河》中,“客路逢秋杪”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旅途景象,秋末时节的景色与旅途的孤独感相得益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对原上草和岭头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无法逾越的自然限制感。“无情原上草,不断岭头云”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无情态度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无助与彷徨。
  • 文化象征:诗中的“梁苑”很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梁园,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而“汝坟”则可能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地名,这些元素增添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历史感。
  1. 创作背景:根据《明史》记载,苏浚曾在贵州按察使任上,后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这样的经历可能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无情,进而在诗歌中表达出对这种无常和无情的感受。
  2. 艺术风格: 《晓发界河》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五个字,音律规整,节奏鲜明。其押韵严谨,使得诗歌的音乐性增强,更易于朗诵,也便于记忆。

《晓发界河》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作,也体现了明代文人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遭遇时的心态变化。通过细致的自然描述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理解明代的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