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武夷

再访神居结地幽,武夷真境拟蓬丘。
闲开竹径风生籁,深闭松关月在洲。
函蜕藏香封玉匣,插厓横木讶仙舟。
紫阳倚棹歌声远,九曲名称遍十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过武夷》是明代诗人罗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武夷山的秀美与神秘。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罗荣:字志仁,古田人,有《檗山集》。他的创作背景深厚,其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经历,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罗荣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宋元之际的社会变革。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色彩。
  • 个人经历:罗荣在武夷山附近卖卜教书转徙十年,这种亲身经历可能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
  1. 诗歌原文
  • 再访神居结地幽,武夷真境拟蓬丘。閒开竹径风生籁,深闭松关月在洲。函蜕藏香封玉匣,插厓横木讶仙舟。紫阳倚棹歌声远,九曲名称遍十洲。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再过武夷》中的“再访神居结地幽”等句,描绘了武夷山的神奇与宁静,使读者仿佛能见到诗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情景。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函蜕”、“藏香”、“插厓”等,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增添了神秘感。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作为明末清初的作品,《再过武夷》反映了那一时期文人对于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传播知识:诗中多次提到“九曲名称遍十洲”,显示了其在传播文化知识方面的功能,尤其是在宋代朱熹讲学于武夷山的背景下,诗歌更显得具有教育意义。

《再过武夷》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描绘武夷山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画卷。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通过阅读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