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殿落成

天宝人豪浩气横,当年殉国死犹生。
出奇漫折蒿为矢,制胜能令草作兵。
手抚疮痍还突阵,口含茶纸更登城。
要知灵武迥銮日,半是睢阳金鼓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中丞殿落成》是明代罗柔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创作背景
  • 《张中丞殿落成》创作于明代弘治年间,作者罗柔字文徽,号弦斋,为明无锡人。他以进士身份入仕,官至建宁知府。罗柔以其丰富的文学造诣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创作了这首表达民族英雄气魄的诗作。
  • 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朝的御史中丞张巡因忠贞不屈,殉国而死,成为后世赞颂的对象。罗柔以此为题,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先烈的怀念和对其精神的赞扬。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天宝人豪浩气横,当年殉国死犹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张中丞等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如同天宝时期的勇士一样,英勇无畏,为国家捐躯而感到自豪。
  • “出奇漫折蒿为矢,制胜能令草作兵”:这句展现了张中丞等将领用智慧和勇气,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战斗,体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卓越指挥能力。
  • “手抚疮痍还突阵,口含茶纸更登城”:描绘了将军们在战场上的坚韧不拔与英勇无畏,即使受伤累累,仍旧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 “要知灵武迥銮日,半是睢阳金鼓声”:通过这一描述,诗人传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荣耀,同时也表达了对牺牲将士的深切缅怀。
  1. 诗歌赏析
  • 主题鲜明:这首诗的主题明确,通过对张中丞等将领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赞美。这种主题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但在现代诗歌中却显得尤为突出。
  • 情感深沉: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更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底蕴。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深思。
  • 艺术手法独特: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既表达了情感,又展现了技巧。

《张中丞殿落成》不仅是一首赞美历史英雄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文学作品。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