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大水作

嘉靖乙未五月望,文江城头水十丈。
河伯惊夸涯涘间,阳侯骄舞盘涡上。
虎须喷雨飞腥风,蛟涎吹浪喧高空。
三版愁看灌晋邑,四载何由施禹功。
夜啼寡妇闻不忍,朝见浮骸目欲瞬。
千里烟炊犹忌龙,万户楼台疑化蜃。
卑者升屋熊鸱蹲,高者缘崖鸦鹘邻。
抱柱应悲待符女,济川那得操舟人。
我家同江十里许,苦恨未入深山处。
见说沧桑变古今,勿讶林居在岛屿。
收书卷幔不得眠,雨声萧萧风转颠。
在陈厄数逾七日,抱杞深忧积万千。
舍北村翁相向哭,乙巳年来遭此毒。
当年闾里足馀粮,今岁贫穷痛彻骨。
男耕女馌催下田,旧债未偿新债连。
一朝生理化鱼鳖,数口户籍虚缗钱。
我闻斯语三叹息,更睹枯颜泪沾臆。
监门图画总可怜,青州政事难为力。
安得神尧开九天,祥曦高泽流重泉。
宽租年年汉室诏,省刑处处周官篇。
常闻大涝仍多亢,纵有高田不可望。
桂薪珠米命似丝,帛鱼铜马心如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未大水作》是明代文学家罗洪先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嘉靖乙未五月望日。这首诗通过对大水灾害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生活困苦。《乙未大水作》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时代感,成为研究明代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艺术表现方面,罗洪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洪水泛滥的情景。诗中“河伯惊夸涯涘间,阳侯骄舞盘涡上”,形象地描述了水位高涨、波涛汹涌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力量的壮观,也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焦虑。同时,“虎须喷雨飞腥风,蛟涎吹浪喧高空”等句子,更是将这场灾难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

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乙未大水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记录。它反映了明代中期的社会矛盾及自然灾害对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乙未大水作》的创作背景是在嘉靖乙未年五月望日,即1545年5月30日发生的一场特大洪水灾害,这场大水淹没了晋邑(今山西)等地,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场灾难的发生,不仅摧毁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罗洪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批评,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批判精神,对于研究明代的历史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乙未大水作》作为罗洪先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矛盾和挑战,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