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乙未五月望,文江城头水十丈。
河伯惊夸涯涘间,阳侯骄舞盘涡上。
虎须喷雨飞腥风,蛟涎吹浪喧高空。
三版愁看灌晋邑,四载何由施禹功。
夜啼寡妇闻不忍,朝见浮骸目欲瞬。
千里烟炊犹忌龙,万户楼台疑化蜃。
卑者升屋熊鸱蹲,高者缘崖鸦鹘邻。
抱柱应悲待符女,济川那得操舟人。
我家同江十里许,苦恨未入深山处。
见说沧桑变古今,勿讶林居在岛屿。
收书卷幔不得眠,雨声萧萧风转颠。
在陈厄数逾七日,抱杞深忧积万千。
舍北村翁相向哭,乙巳年来遭此毒。
当年闾里足馀粮,今岁贫穷痛彻骨。
男耕女馌催下田,旧债未偿新债连。
一朝生理化鱼鳖,数口户籍虚缗钱。
我闻斯语三叹息,更睹枯颜泪沾臆。
监门图画总可怜,青州政事难为力。
安得神尧开九天,祥曦高泽流重泉。

这首诗名为《乙未大水作》,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全诗共八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组,共三十二组。诗句以描绘大水灾害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第一句“嘉靖乙未五月望,文江城头水十丈。”描述了大水发生在嘉靖乙未年的五月十五日,文江城头的水高达十丈。这里使用了“嘉靖”和“乙未”两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了明朝嘉靖皇帝年号和纪年方法,体现了诗歌的历史背景。同时,“文江城头”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的描述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第二句“河伯惊夸涯涘间,阳侯骄舞盘涡上。”进一步描绘了大水的景象。河伯(黄河)在这里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它惊讶于河水在岸边涨高,而阳侯(黄河中的鱼龙)则在漩涡中骄傲地舞动。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河伯和阳侯的形象,展现了大水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恐惧。

第三句“虎须喷雨飞腥风,蛟涎吹浪喧高空。”继续描绘了大水的情景。这里使用了“虎须”和“蛟涎”等形象生动的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飞腥风”和“喧高空”也表现了大水带来的恶劣天气。

第四句“三版愁看灌晋邑,四载何由施禹功。”则是对大水的直接影响进行了描述。这里提到了“三版”和“四载”,可能是指洪水淹没了三次或四年的面积,而禹治水功则指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大水灾害的担忧和无力感。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详细描绘了洪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夜啼寡妇闻不忍,朝见浮骸目欲瞬。”这里,寡妇因夜晚的大水而哭泣,而人们在清晨看到浮尸时,眼神都变得呆滞。这些细节描写了大水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诗人还通过对大水给社会造成的破坏进行描述:“千里烟炊犹忌龙,万户楼台疑化蜃。”这句话通过对比“烟炊”和“楼台”的变化,表达了大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同时,“疑化蜃”则暗示了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无奈和困惑。

诗人在诗歌的末尾部分,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我家同江十里许,苦恨未入深山处。”“苦恨”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遭受洪水灾害的深深遗憾和不满。同时,他也指出了这种灾害与深山之间的联系,暗示了灾难的根源可能与自然环境有关。

最后一句“见说沧桑变古今,勿讶林居在岛屿。”则是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他提到了“沧桑变古今”,即历史的变迁带来了无数的沧桑变化,而林居(居住的地方)仍然在岛屿上。这里的“见说”可以理解为作者听说或观察得到的情况,而“勿讶”则表示对此不必感到惊讶。这句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代,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

李梦阳的《乙未大水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感的诗歌。它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类生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